近年来,老酒收藏不断成为一部分酒类收藏者热议的话题,更有不少收藏家将其称为“舌尖上的古董”。其实老酒代表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代表着一种传承与发展。
40年,一瓶黄鹤楼老酒值多少钱?
湖北收藏家协会酒文化委员会会长陈铁锤告诉记者,一款上世纪70年代的汉汾酒(黄鹤楼酒前身),当年仅卖2元一瓶,经过40年岁月的洗礼和沉淀,现在价格可以售到10万元左右。市场稀缺性造成了这款老酒的升值。据悉,这款汉汾酒在全国的存世量不超过两位数。同时,它的历史价值非常凸显,隐藏着重要的当地景物历史变迁和瓶型更换。
著名陈年白酒收藏家、曾品堂创始人曾宇告诉记者,不同年代的黄鹤楼酒商标图案有变化。上世纪70年代的特制汉汾酒酒标上,画的黄鹤楼只有三层楼,非常珍贵,可谓一段历史的记录者和保存者。“1980年以后,黄鹤楼商标上的黄鹤楼已是五层,展翅高飞的仙鹤也变成了两只,俨然是黄鹤楼重修后焕然一新的景象。”曾宇表示,“另外,1977年出现的‘特制汉汾酒’瓶型为长玻璃瓶,到了80年代又改为玻璃扁瓶,瓶颈拉长。”
老酒的涨价已不是稀罕事,但对名酒企业而言,价格翻倍还是其次,老酒收藏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识更加重要。除了升值,老酒还记录了什么?
一瓶老酒一段历史
汉汾酒系黄鹤楼酒前身。江南名楼黄鹤楼久负盛名,自古以来便引发游客前往游览、品尝美酒。同时,武汉市酿酒业历史悠久,各具特色,清末时期,汉口就有百余家民间糟坊,汉汾酒早早问世。1898年,张之洞奉旨进京,在汉口码头附近的七大酒坊订购了一批酒回京进贡朝廷,光绪帝饮后大加赞赏。随后,张之洞在光绪帝的旨意下以七大糟坊为基础,成立专门为皇帝酿制御酒的御用酒坊,光绪帝为此酒坊定名“天成坊”,其所产的酒清澈透明,味醇爽口,独具特色,蜚声遐迩。
老天成糟坊、罗恒仁酒坊、德泰源酒坊都是盛极一时的酒坊。1915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上,罗恒仁酒坊所产高粱酒获三等奖。1929年,德泰源酒坊的“汉汾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1933年,康成造酒厂和“协康汾酒厂”被列入《近代中国实业通志》中为全国名酒厂。
民国以后,汉汾酒声势越来越浩大,以醇正的清香型享有盛名。1952年,在老天成等几家糟坊基础上建成武汉酒厂,沿用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汉汾酒。1962年,国营武汉酿酒厂在汉汾酒基础上,继续投产特制汉汾酒。1979年,武汉酒厂产量突破一万吨,成为全国最大产量酒厂。1984年,“武汉市国营武汉酒厂”以古迹为名,更名为“武汉黄鹤楼酒厂”。1984年5月,在山西太原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国家十三大名酒,“特制黄鹤楼酒”获评“中国名酒”。1989年1月,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国家十七大名酒,39度、54度“特制黄鹤楼酒”再次获评“中国名酒”。2006年1月,“黄鹤楼酒”率先获得“纯粮固态发酵”标志证书,成为了湖北省第一个通过认证的白酒品牌,标志着黄鹤楼酒的酿酒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古之皇室贡酒,今之中国名酒。从汉汾酒到黄鹤楼酒,一款稀缺的老酒,记录了一款“中国名酒”的辉煌发展史。
鹤舞江城共话老酒
近年来,老酒收藏在市场引发热潮,名酒藏品频频现身于各种酒类展会,不但成为名酒复兴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推动了酒文化普及和品牌价值的传播。名酒收藏容易推动公众对高端名酒产品的市场认知,让消费者更加钟情名酒消费,进而形成选购的理由。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自身技术、管理未能适应竞争,盛极一时的“中国名酒”黄鹤楼陷入了低潮期。2016年4月27日,一纸合作协议的签订,让沉寂许久的黄鹤楼酒,再次引起众人关注。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进入给黄鹤楼酒业带来了勃勃生机。黄鹤楼与“中国老八大名酒”古井贡酒正式开启合作,开创“中国双名酒”新格局。
如何重振雄风,将黄鹤楼酒做大做强,并引领湖北白酒行业突出重围发展壮大,这是黄鹤楼酒业亟需面对的问题。眼下,中国名酒黄鹤楼开始着手准备切入名酒收藏板块。一来重拾行业和消费者对黄鹤楼酒的名酒认同感,二来,黄鹤楼酒可以以老酒收藏为媒介,破局市场营销创新,打造优质品牌,传播健康饮酒文化,彰显中国名酒价值。
声明:中国网·中国酒频道发布,转载此文请注明转自“中国网·中国酒频道”。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