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6:名酒竞逐,创变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18 16:13:04 | 来源:华夏酒报 | 作者:苗倩 | 责任编辑:

  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到1988年,我国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均明显提升。


  1988年,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改革治理,名酒价格随之放开,这对名酒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1988年至1996年期间,名酒进入竞逐发展阶段。


  首创精神,值得称道


  1989年,正值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同样在摸索中前行的酒业经济遭遇了第一次危机。当时,酒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想方设法将产品销售出去”成为酒企特别是名酒企业的共同难题。


  时任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厂长的王国春素来以“讷于言而敏于行”著称,王国春将危机和压力转为谋求创新发展的动力,深化质量管理,提升科技含量,增强产品附加值,主动出击找市场机会,走质量规模效益型的路子。


  1994年底,王国春提出五粮液要走“品牌总经销”的路子,OEM品牌总经销模式是五粮液独创的酒类营销模式,一时间,五粮液及其100多个子品牌形成的金字塔型品牌结构,独步行业,也渐渐成就了五粮液“白酒大王”的行业地位。


  后来,为了对品牌实施精简、聚焦优势资源,王国春采取了“饥饿疗法”,按市场实际需求适当控制供货量的涨价策略,提升品牌价值。


  在五粮液成长为“中国酒业大王”的道路上,时任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的徐可强功不可没。


  他能“以敏锐的市场感觉发现需求、把握市场”,在酒界首创品牌开发模式、专卖店“类终端销售模式”、与各省国营糖酒公司联合开展“联购分销”活动,一再创新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提升了五粮液的竞争实力。

  可以说,徐可强在营销创新上的每一小步,都推动了五粮液在市场终端的一大步前行。


  企业管理者的首创精神能够推动企业的蝶变,来自生产一线的酒体设计师同样可以为企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著名酒体设计大师、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徐占成一直致力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不断对酒品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1985年,徐占成将传统的勾兑尝评技术提升为系统科学,在全国率先提出酒体设计理论并将自己的研究贡献出来,这为“浓香天下”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徐占成辅佐剑南春第三次评上中国名酒,1990年完成剑南春工艺大调整,根据消费者口感变化实行新的酒体设计方案,使剑南春口感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使剑南春价位迅速突破百元大关。


  在黄酒领域,1994年5月24日,绍兴市酿酒总公司与沈永和酒厂“强强联合”,组建了绍兴黄酒集团公司,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并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黄酒行业也开始了新的征途。


  两年后,姬长孔带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小酒企在白酒行业掀起了一阵波澜。尽管现在的秦池归于平寂,但是当年姬长孔在1996年带领秦池以6666万元成为第二届“标王”,仍被业界津津乐道。姬长孔说,秦池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豪华奥迪。”1996年,秦池的销售额从上一年的3.2亿元猛增至9.5亿元。

  然而,姬长孔一手打造了秦池的辉煌传奇,却无力挽救秦池衰落的命运。


  这一时期,不得不提的还有孔府家的那句广告词:“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影视演员王姬曾在《北京人在纽约》中成功出演了阿春的角色,阿春在异乡的创业史激发了更多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背景音乐中,王姬莞尔一笑——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提升了孔府家酒的品牌好感度,一时间,孔府家酒风靡大江南北。



  1989,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是1988年度国家优质产品评选计划项目之一,仅评选白酒,评选工作经协调推迟到1989年初,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负责组织。


  当时,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于桥、高月明、曹述舜、曾祖训、王贵玉作为专家业务组成员参加了安徽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


  这届白酒评选工作贯彻了“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发展白酒的方针,专家组成员按照严格的评选,在362种参评样品中,列出了推荐名单,经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委员投票审定,评出国家名酒十七种,国家优质酒五十三种。


  1989年10月2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1988年国家名优白酒的通知”。


  3年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现更名为中国酒业协会)于1992年6月22日被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作为国家一级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是由全国各类酿酒企业,以及为之服务的管理部门、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大专院校等单位组成的全行业组织,耿兆林担任了第一届、第二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协会为凝聚行业力量,加强行业管理,维护企业利益和推动企业创新转换机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注重生产企业的同时,酒类流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从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退休后,在1995年4月至2004年9月期间,刘锦林任中国酒类商业协会(现更名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刘锦林经常到地方上给大家授课,亲自撰写教材,为大家分析国内外市场行情,分析酒类发展趋势,讲解酒类酿造工艺,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业务知识,培养了一大批业务人才。


声明中国网·中国酒发布,转载此文请注明转自“中国网·中国酒”。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