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话重阳

发布时间:2018-10-16 15:24:34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彭晃 | 责任编辑:

在古代,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菊花,古诗词里也称“黄花”,是长寿之花,又是凌寒不屈品格的象征,所以人们喜爱菊花,赞美菊花。

  重阳节簪菊花的习俗,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期,曹操给钟繇的书信中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菊花与重阳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阳佳节,菊开正盛,千朵万朵,姿态各异。翻开古诗词,一缕若有若无的菊香,悄悄飘入重阳佳节。菊花的香味并不明显,然而在诗词里,菊香的芳踪,隐隐现现,诗意迷离。

  古时文人好饮酒作诗,重阳节怎么能缺了酒?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中“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篇提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饼,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可以看出,菊花自秦代那时就已作为国人的桌上菜,而把采下的菊花茎叶和黍米一起蒸酿、发酵出的菊酒,那更是人间极品,有“菊花神”之称的陶渊明就称赞道:“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令”。每到重阳时菊花的香气飘满了街头巷尾,连孩童都想沾上一指尝尝,取个好兆头。“菊酒”同“九九”谐音,与九月九日重阳之意不谋而合。

  王勃诗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人看到满眼的菊花,不禁想到了隐逸超然的陶渊明。如果有人送了美酒过来,就真如陶渊明般悠然自得了。简朴的生活中,有了美酒菊花,夫复何求?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太得志,菊花便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人的愿望简单朴素一些,心灵就会安然宁静。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友人准备了酒宴,诗人应邀去故人的村庄做客,对饮而乐,谈谈农事,话话桑麻,多么惬意。诗人的酒喝得酣畅淋漓,于是与友人相约:重阳佳节,我还会来饮菊花酒!想必重阳节的菊花酒,定是香醇甘美的。

  飒飒西风中,对着满院菊花,把酒而乐,怎能不让人向往?纵使时光流逝千年,重阳节的菊花酒依然不可或缺。

  到了唐宋,重阳赏菊已被官方定性,唐诗中关于重阳菊花的诗句比比皆是。诸如李白的“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白居易的“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还有唐末起义军领袖黄巢的名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宋代,赏菊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文化产业。重阳节的菊花项目从早玩到晚,白天赏菊花、咏菊词、戴菊囊,晚上亲朋共聚畅饮菊花酒。

  在《东京梦华录》中讲到:“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重阳节期间北宋首都开封俨然成了座“菊花之都”。至今开封仍保有菊花节,并以菊花作为开封的市花。

  当时脍炙人口的词是李清照的《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抒发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绪。李清照与丈夫感情甚笃,琴瑟和谐。重阳节她一个人在东篱下赏菊饮酒,如此良辰美景,丈夫偏偏不在身边,倍感落寞。她不禁轻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他感动得三日未眠,和词以应。虽说重阳诗词大多有怀念亲朋、思念故乡的哀伤之意,但加入菊花后,就像开了扇窗,可如李清照般伤感,也可如李白般自在,更可如黄巢般霸气。皆因多了这小小的一朵菊花。

  所有的重阳诗词里,数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最富有乐观豪迈的气韵:“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战火纷飞中,菊花吐蕊,傲然开放。秋风飒飒,天空高远,万里澄澈。无限秋色秋光,让人顿生旷达与豪迈之情。

  重阳菊开,芬芳满枝,经历风吹雨打,独自绽放令人折服。虽说如今赏菊饮酒已不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习俗,然而这种习俗让重阳节在众多节日中更显清幽雅致,让我们携一缕淡淡的菊香,装点九九重阳佳节。

声明:中国网·中国酒发布,转载此文请注明转自“中国网·中国酒”。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