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食品首聚湘潭 “新时代、新营销、新格局”共话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27 19:27:52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亦可 | 责任编辑:小胖

      中国网中国酒频道10月27日讯 10月26日,“新时代,新营销、新格局·2018中国品牌食品高峰论坛”在湘潭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着眼于在消费需求剧变、中西方贸易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为中国品牌食品的发展提供创新思维,指引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此次论坛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主办,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原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辉,湖南省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会长张海清,湖南省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党支部副书记曹升洋,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秘书长高海伟,观峰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企业重构与重生课题组组长杨永华,湖南五江轻化集团总裁、湖南省中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志军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把握经济大势,大力发展品牌食品

本次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原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辉、湖南省中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志军先后致辞,表达对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殷切期望。

张玉香则在致辞中强调了在经济新趋势下,大力发展品牌食品意义重大。她建议,发展品牌食品,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一要发展品牌农产品;二要优化品牌运行环境;三要提高品牌科技含量;四要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推动新时期品牌食品全面深入发展。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表示,希望在国家打造“中国品牌”的布局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中国食品开创新格局。本着讲好食品业中国品牌故事,打造新时代下的国家品牌食品形象,使更多中国品牌伴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享誉世界。

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蓬勃向上的经济大势,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食品工业面临什么样的经济环境呢?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先后发表演讲,从经济大势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中中国食品行业的影响等几个重大层面,做详细阐述。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启动投资与商贸交流,这种国际商贸互动,给国内食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机遇,与此同时,内需强劲,也给予食品产业强大推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利润总额7015.6亿元,同比增长8.5%;2017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4%、2.1%。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食品行业正从保障供给向个性化、功能化、时尚化方向发展,从满足生存型消费向满足健康型、享受型、多样化消费转变,同时食品行业竞争日趋同质化,迫切需要积极适应消费需求侧变化,加快创新升级。


  

12万亿级市场做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90年代、2000年以后,我国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国内经济面临着用工荒和步入老龄化的双重困扰,在人力成本等方面,已经不及东南亚国家有优势,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不仅对中国经济走向、也对食品产业发展构成重要影响。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等专家看来,食品产业面临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形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上创新、绿色、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食品工业的不二选择。而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改革开放40年所积累起来的海量发展成果,也将是保障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所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尽管今年以来,国内经济颇有波动,部分企业市值大幅缩水,但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不能以一时一事为着眼点,而是放长眼光,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目前就整体趋势而言,中国经济依然是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微观层面而言,中国人在食品上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吃的饱”转变到如今追求“吃的健康”,这实际上与中国经济、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一致——从求量,转变为求质。

姚景源以90年代后新生人口大幅减少作为观察维度,来说明中国经济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用工成本增加、过去那种依赖于廉价劳工和海量消费市场的增长驱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必须转型,从数量驱动转变为质量驱动,走上一条以创新替简单增量、以绿色替代高耗能、以高质量替代廉价的高效发展之路。

任兴洲认为,国际贸易争端,也带给国内食品工业转型动力,在进口关税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势必会扩大一些进口农产品、食品的采购范围,之前被国内食品产业所忽略领域,将成为新的机遇。

国际贸易争端、国内消费需求的变化,都对于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构成反向影响力。譬如一个是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比例在下降,但是与此同时绝对量在增加。2017年中国食品总收入到了12.1万亿!另一个是食品消费的升级,表现为更注重绿色、环保、健康,品质,注重消费体验与场景化需求。

在专家看来,国际贸易的压力、国内消费市场的改变,都将促使食品产业走上一条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唯有求新求变,才能屹立不败。

 

创新品类,塑造品牌

农业部原党组成员张玉香表示,品牌一端连着供给侧,一端连着需求侧,美好生活需要高品质、优品牌的支撑。发展品牌食品,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小作坊时代走来的中国食品工业,尽管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大而不强”、有影响力的品牌食品较少的现象。为此,与会专家提出,要将品牌建设贯穿食品业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品牌体系,完善品牌发展机制,提升品牌营销能力,为发展品牌食品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提出,未来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品牌认证、品牌扶持、品牌保护、品牌仲裁”等一系列机制和制度。同时着重发挥好市场鼓励竞争、价格调节、主体优化的作用,实现产品优质优价,更好引导品牌产品生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含量;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寻找品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综合利用文字、图像、宣传片等制作精良的品牌文化产品,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展示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为发展品牌食品锦上添花,推动新时期品牌食品全面深入发展。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秘书长高海伟在本次论坛上,着重介绍了中国食品行业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化产品追溯系统的情况,强调了追溯体系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行业全面提升品质与安全的重要性。

针对现阶段食品的消费需求、食品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品类创新的困境、培育爆款产品的路径、如何实现品类创新与品牌塑造等热点问题,观峰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企业重构与重生课题组组长杨永华杨永华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主持“专家对话”环节,邀请多家知名食品企业负责人,上台共同探讨,具体的案例解读、食品企业负责人的现身说法,行业专家对于产业趋势走向的精彩解读,引发台下与会嘉宾的共鸣。


 

本次高峰论坛上,针对此前由“中国品牌食品论坛组委会”、“国家品牌食品周刊”发起,经广大消费者票选评出的“2018最具社会责任国家品牌企业”、“2018年度消费者喜爱的国家品牌食品”、“2018年度国家品牌食品创新产品”、“2018中国食品行业年度人物”,举行了颁奖仪式。

此外,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与中国(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也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同时,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为湖南省中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颁发了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证书。

 

中国网中国酒频道第99届长沙糖酒会特别报道

专注酒业,创新营销,引领消费,传播酒文化,推动国际化

快乐生活一切尽在中国网中国酒频道!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