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人张波和他藏在竹林、树林里的好酒——与邛崃源窝子生态酒庄庄主张波对话

发布时间:2019-06-18 15:33:46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中国网中国酒团队 | 责任编辑:岳润芝

2019年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大会“文化创新创意酒品大赛”获奖酒品系列报道之一

 

酒人张波和他藏在竹林、树林里的好酒

——与邛崃源窝子生态酒庄庄主张波对话


中国网·中国酒频道(邛崃报道)



引语:邛崃源窝子生态酒庄的庄主张波,是个标准的酒二代。从1991年跟随母亲廖妈妈的脚步,进入家族企业,至今也快30年了。

尽管提前翻阅过几篇介绍张波开办酒庄的新闻,但6月13日在生态酒庄第一次与张波对话,却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穿宽松白衣衫的他,并不像常见的传统酒厂老板,倒更像一个独坐书斋,焚香、品茗,手捧一本典籍的思考者。在一个多小时关于酒及酒庄的对话中,带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不时从他口说出。

而在他那800亩的生态酒庄转了一圈后,发现他的那些关于对中国酒及酒文化的深刻思考,并不仅仅停留在嘴上,人文关怀,天人合一,贯穿始终。

张波的确是酒人中的善学者和善思者。2003年和2009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学习MBA、国学课程,现在又在清华大学学习史学。中间,他还花了3年时间,游历欧美及日本、韩国等国,考察国外的酿酒及酒文化,花费数百万元。

“庄主”的名,是酒庄里员工私下里对他的称呼。我们认为很是恰当。因为庄主的文化内涵,更深一些,比叫他“董事长”好。

 


天然窖池里的酒庄

张波一定是个善选地方的人。

古称“临邛”的邛崃,本来就地处神奇的北纬30°线的中国白酒黄金酿酒带。这里三面环山,似一个山崖谷地。崖谷内,气候湿润,年均气温l8℃,微风徐徐、光照度小,极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繁衍生长。



而身在这“天然酿酒窖池”里的源窝子生态酒庄,又选在了这酿酒池中的绝佳地:背靠郁郁葱葱的天台山、面对古树成林的莲花山,融汇着青藏高原大雪山水的文井江(又叫白沫河),从门前静静流过……

这文井江,不仅是茶马古道上的一条江,也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凤求凰”故事的发生地。河畔至今还留有二位情人,夜逃成都时登船的码头。

环境优势和人文故事,都有了。

源窝子生态酒庄,缘于张波的母亲廖妈妈。她在1988年大胆承包了乡镇上的酒厂。入行5年的张波在1995年,接管了已转换为家族经营的酒厂。这酒厂,那时主要为省内外一些名酒厂供应原酒。

张波说,2012年,是我们酒厂的转型年。今天大家看到的源窝子生态酒庄,是经过之后3年的考察、6年的建设的成果,一朵应运而生的莲花。

 


酒庄的人文关怀

张波一定是个善酿的人。

    生态酒庄建在山坡上。门前栽有小麦、高粱、玉米、大米、糯米的“五谷梯田”,是张波亲自设计的。他说,是为了让进酒庄的体验者,一目了然酿酒的原料。

酒史和酒文化陈列馆,紧连着窖池、酿酒车间。几栋川西建筑风格的现代小楼,是美学民宿酒店。里面的老砖、老木料,尽显历史与久远。

张波说,体验者住在酒店里一两天,便可了解完酒的发酵、蒸煮、存储和老熟的全过程。



极其特别的是,陈列馆里除了那瓶家族最早的产品“崃岭酒”外,门口的墙上,还有两块醒目的感恩牌。第一块“酒庄感恩,一路有您”的牌子上,刻有酒厂的第一位工程师张光辉,张波的母亲廖秀梅、救命恩人张立福夫妇、会计师张义文等人的名字。第二块“感恩有您”的牌子上,刻有曾经支持过他们酒庄发展的茅台、郎酒、文君酒、剑南春等酒厂的名字。

张波说,这是酒庄的一张特殊“家谱”。上面的人和单位,都对酒庄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饮水思源,我们怎么能忘记他们?


酿酒用料的配方,也以实物展示在酿酒车间外面。高粱40%(香)、大米30%(净)、糯米20%(绵)、小麦5%(劲)、玉米5%(甜)……

张波说,这就是要让体验者,看到我们是在明明白白酿酒。回归本真,简简单单、认认真真酿一杯明明白白的好酒,是酒庄的宗旨。

 


酒庄的天人合一

张波一定是个善藏的人。

重头戏,是山坡密林中的森林养酒区了。



一条几米宽的小溪,从山上潺潺流下。两边的竹林、树林里面,是密密麻麻的陶坛。这些被酒庄人叫着“吨坛”(装有1吨酒)、“千斤坛”(装有1千斤酒)、“百斤坛”(装有1百斤酒)、“50斤坛”的酒坛,隐现在林荫下、树丛中。十几二十年的老酒,举目可见。

湿润的空气、拂过的清风、下山的溪水,竟让林间的温度,比百米外的坡下,低了好几度。

好山、好水、好林、好料、好酒。源窝子林藏酒,不想出名,也难了。

张波说,这森林养酒区,也是他亲自设计的。他还说,2007年,他们就开始在邛崃竹溪湖边的密林里储存酒了。经过反复试验和品尝,林中储藏的酒,口味等等,都好过其他很多储酒方式。当时林中藏酒,并非有意,而是因为库房不够用了。

设在储酒区里的法式品酒区和祭酒台,也是张波的设计手笔。在这林中的陶坛丛中品美酒,定是另有一番风味。山崖边上的祭酒台,则是他的一种敬畏。

张波说,酒庄每年只卖100吨酒,多一斤都不会卖。他们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数量,而降低酒的品质。做小而美的精致酒庄,便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这话,印证了张波那刻在木牌上的“经营语录”:少酿酒、酿好酒;少卖酒、卖好酒……

    也难怪,在今年的“2019年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大会”上,源窝子酒获得了“文化创新创意酒品大赛”的第一名“杰酿奖”。

 



张波:我只想酿一杯明明白白的好酒

    

     体验完生态酒庄,轻啖着酒庄的特色简餐,张波向我们打开了他关于中国酒与中国酒文化的话题。根据录音,我们整理于下。


01我的梦

我的梦想,就是把世界酒业新的文化表达,或商业表达模式,重新融合到中国白酒的里面。

我认为中国白酒的文化根深蒂固,底蕴非常深厚。但它缺少重塑和重生。重塑,就是重新塑造它。重生,就是它需要有新的生命能量。

现在的中国白酒文化表达方式,还很传统,仍还停留在讲历史,编故事,找名人代言等等的初级阶段,脱节于世界酒文化的表达方式。

我愿意去寻找中国白酒的风口,愿意去探索中国酒庄的新形态,愿意把国际酒庄的成功经验、理念和方式,引入和组合到我们中国酒里面,让它产生一次重生、一次重塑,给中国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感知,让外国朋友重新认知我们中国白酒。

 


02我的愿

2012年产生建酒庄的想法,是因为央视报道的“一杯不明不白的酒”新闻。我和我的几个股东,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为什么中国的一些企业,就不能说到做到呢?做我所说,说我所做呢?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正确的人,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呢?做一个受社会尊重的企业负责人呢?

所以我们立志,要还原一杯明明白白的中国白酒。简单说,就是成份、年份,既要合法,又要符合我们的道德底线。

 

03我的行

那年,我们开启了3年的全球考察路。先后去了法、德、意、美、日、韩等国家,以寻找中国白酒的风口。

我个人认为,现在酒做得最成功的国家,是欧美,以及亚洲的日、韩。三年的考察后,我们便开始探寻国际商业的模式,以及如何把中国5000年的中国传统酒文化融合进去,以更好地表达中国的白酒文化。

 

04源窝子酒庄5.0模式

考察后,我们提出了中国白酒5.0的概念:

1、酒庄,要有自己的定植有机原料基地;

2、要有酿酒的工艺展示;

3、要有相匹配的酒坛和养酒空间;

4、要有能表达中国酒文化,并有仪式感的品酒方式;

5、要有结合酒文化展示及康养的民宿空间。

这个表达形式,就是把闭门、自娱自乐的中国白酒文化形态,以体验式及旅游经济的形式进行表达。

其实很多外国朋友都喜欢中国白酒。但他们担心的是,中国白酒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酿造出来的?中国白酒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这一直是很大的缺失。

 


05我的思

现在中国的酒业,都在推广酒庄。酒庄的形态是什么呢?

我的简单理解,就是把中国白酒文化和我们的酒,我们的生活,重新进行组合,用一种既简单、又直接,又有深度的形式去体验和表达。

就像你今天在源窝子生态酒庄,可以看到原料种植、酿酒工艺的展示;看到几千坛酒,藏在森林中呼吸,慢慢养熟;可以在森林中品酒,还可以住在民宿里。一两天的时间,你就知道了,酒是怎么酿的?酒是怎么储的?怎么熟的?我们该怎样去品酒等等。

这其实就是体验经济,一种跟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而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达成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信任。

 

06我的痛

第一是中国白酒,为什么不可以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我的酒是什么原料组成的?是什么年份的酒组成的?这是我很纳闷的地方。为什么很多酒厂,说了不做,做了不说?

第二我感觉压力比较大的是,做了正确的事,做了正确的产品,为什么消费者的认知如此地缓慢?如此地不容易去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度忧郁,大概有4个月时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不断地往酒庄里面投钱,不断地去重塑我们产品本真的东西,消费者却认识不到?

我现在意识到了,我是选择了一条在酒界修行的路。这条路,都知道是一条正确的路,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走,不敢去走。

我愿意去做一个践行者,回归者,去酿造一杯地地道道的中国白酒。

第三是没想到市场、消费者的不理解。

我常说,花儿再漂亮,你不赏它,它就会谢。你不去施肥,不去浇水,它连下一次绽放的机会都没有了。

中国白酒要做正确的事,酿一杯正确的酒,就跟花儿一样,需要有人去爱护它,理解它。否则,它就会被人们烦躁的欲望所吞噬掉。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