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版五粮液在宜宾发现

发布时间:2019-07-18 15:12:21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郭五林 | 责任编辑:岳润芝

1932年版五粮液在宜宾发现


 一瓶标注有“1932年邓子均生产的五粮液”在宜宾发现,并在宜宾子均邓公酒文化馆公开展出。日前,笔者与五粮液酒厂老领导邹祖贵,前往考据了这瓶具有研究及历史价值的稀世珍酒。邓子均系“五粮液”酒品牌创始人。


在与邓子均之孙邓真远、邓真远之子邓英的交流中,笔者认为,这瓶加了瓶塞、覆了胶布、缠了银钱的五粮液,应当是邓子均1932年——1944年间生产的五粮液,同时也是现在发现的唯一存世的满瓶五粮液酒。此前,笔者在宜宾市博物院和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见过同款的五粮液酒瓶,但酒瓶里都没有酒液。

 

 子均邓公酒文化馆标注有“1932年邓子均生产的五粮液”的展品

          

邹祖贵题写“子均邓公酒文化馆”馆名、对联、邓公赋。

 

出生于1949年的邓真远介绍,爷爷邓子均,于1951年带着父亲邓龙光一家,搬到宜宾市菜坝镇幸福村六社。1959年爷爷去世时,他已经10岁。他记得当时家里大概有四五瓶这样的五粮液,都放在家中立柜里。这几瓶酒,有的喝了,有的送了人。仅剩的这瓶,他们再也舍不得喝了,便小心存放起来。这次子均邓公酒文化馆建立,便拿出来展览。另外,家中还保存着一张五粮液的第一代商标。其他商标,都在1986年五粮液酒厂建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时,捐赠给五粮液酒厂。

 

这真是存世的第一代五粮液?


从外观看,这瓶酒的模型与五粮液集团公司宣传的第一代五粮液款型相同。


 《五粮液志》第89页中提及的阿沙黑啤酒瓶装的五粮液


据《五粮液志》记载:民国21年(1932年),宜宾“利川永”大曲作坊,为扩大五粮液知名度和销路,邓子均印制了“五粮液”商标,以成批生产五粮液。当时“利川永”作坊系前店后坊,第一代五粮液商标,由管帐人周雨霖设计。商标上画有五种粮食的图案,写有“四川省叙州府北门外顺河街陡坎子利川永大曲作坊附设五粮液制造部”,并附有英文,以利外销。商标印刷中,有时还撒上金粉(铜粉),以增亮丽。


为迎合国内外不同买主,“利川永”采用了两种瓶型。一种是宜宾县象鼻场(今宜宾市翠屏区象鼻镇)过桥窑所烧制的直筒形土陶瓶。一种是日本进口的‘阿沙黑啤酒’棕色玻璃瓶。两种瓶型均为一斤装。


子均邓公酒文化馆标展出的这瓶酒,商标上有“1932年邓子均生产的五粮液”字样,不仅与《五粮液志》中所描述的产品外观相同,也与宜宾文史专家凌受勋在《宜宾酒文化史》中的记载,《四川省志·川酒志》第一篇《白酒》第六章《白酒包装》第一节《散装与瓶装》的记载相同。 


笔者据此认为,邓子均于1932年设计了第一代五粮液商标,并采用了从日本进口的阿沙黑啤酒瓶盛装五粮液。


且邓子均(1876——1959),及大儿子邓龙光(1912——1966,有说1960),孙邓真远(1949——),曾孙邓英(1979——),1951年后一直生活在菜坝镇幸福村六社(邓子均墓地所在地),酒的来源清楚,证人可靠,可以认定为存世第一代五粮液中唯一完整包装的五粮液。

 

这瓶酒是否1932年生产?


邓子均使用阿沙黑啤酒棕色玻璃瓶,盛装五粮液始于1932年是明确的。


而邓子均在1944年就已经停止生产五粮液,在《五粮液志》“大事记”中也是有记载:民国33年(1944年),“利川永”作坊转租,与“钟三和”作坊老板钟焕然经营。民国38年(1949年),“利川永”作坊收回原出顶与“钟三和”的曲酒窖,恢复曲酒生产,未再酿五粮液。

 

把1932年作为阿沙黑玻璃瓶五粮液生产的起始,把1944年作为生产下限,同样有历史根据。

 

《四川省志·川酒志》记载:五粮液经过注册登记后,声誉倍增,“利川永”作坊独得其利。当时,曲酒价每斤毫洋45分,已有利可图,而五粮液每斤售价12角,其毛利率高达50%。邓子均将生产五粮液窖由2口增加为口,年产达2500——3000公斤。“利川永” 还同时经营大曲作坊 (含五粮液制造部和烧酒作坊。五粮液注册销售的成功,带动了宜宾城中曲酒的生产销售,曲酒作坊进一步增多,20世纪30年代中期,宜宾城中酒窖多达144 口。一些作坊把技术,资金转向杂粮酒生产,再勾兑为五粮液。

 

这又与《宜宾市志》第八篇《名酒》第一章《五粮液》第二节《五粮液创制和命名》的记载,《五粮液志》“大事记”的记载,《四川省志·川酒志》中的记载相同。


再据《五粮液志》“五粮液中断生产”记载:“五粮液”毛利虽丰,但生产周期长,一般比普通曲酒多出1倍,且工艺复杂,为保护专利,事事须由老板亲自下手,因而在民国时期始终未能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加上客观环境影响,因而从抗日战争中期已逐渐中断了生产。


据此推算,邓子均从1941年前后起,就开始中断五粮液的生产。


“利川永”作坊虽从生产五粮液中获取了厚利,但邓子均在抗日战争前一年已年届六旬,常感精力不足。五粮液税率又较高,而“利川永”生产的纯高粱大曲酒亦甚畅销,获利反而更多。于是减少了五粮液的生产,并取消了五粮液制造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子均举家迁到江北安阜乡罗海清处新修草房居住,并停办了烧酒作坊。1944年,邓子均已年满68岁。当时日本飞机经常空袭四川,宜宾亦多次被轰炸,邓恐家业被毁,兼之二第二子正拟回南溪结婚,于是决定将“利川永”立约过户给钟焕然(宜宾酒作坊“钟三和”主人)经营,定期五年,自己则迁回南溪。1949年初,邓子均收回“利川永”交由儿子邓受之继续经营。上述文字说明,1937年前邓子均减少了五粮液的生产,但说明邓子均仍在生产五粮液。

 

这瓶酒研究及历史价值重大


1932年版邓子均生产的五粮液,作为存世第一代五粮液,其历史价值在于,延续了五粮液产品的历史。现有第一代五粮液,仅此一瓶包装完好,是接续五粮液历史的重要载体。


其文化价值在于,此酒是历史的见证人,1932年版的青岛啤酒与1932年版的五粮液瓶形相同,均是时代象征和历史记忆。


其科学价值在于,研究五粮液生产出来至少75年之后的成分变化和口感变化,探讨五粮液催陈老熟工艺,提升五粮液品质。


其品牌价值在于,为五粮液提供存世“文物级产品”,对推动五粮液品牌价值提升、市场价格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对于邓氏家族而言,此酒是邓氏家族百年酿酒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证明,对于子均邓公液酒厂打造中国白酒中的奢侈品具有基础作用。

 

 邓子均雕塑前合影。从左至右为雷明康、刘文华、邹祖贵、邓真远、郭五林、张立华。邓英摄影。


                              郭五林/文  

(作者系中国酒史研究中心专家、邓子均酒文化研究院长)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