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杨磊眼中的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

发布时间:2019-11-21 16:43:55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亦可 | 责任编辑:刘珂延

开篇语:尽管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但作为中国评委团中的一员,参与2017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的经历,仍留在杨磊的脑海里。他说,能参与这一国际性的烈酒大赛,还成为其中的评委,无疑是他的荣幸。而在全程参与品评中所见和感触,才是他最大的收获。这收获,他愿意与酒业人士分享。

中国网·中国酒频道昨日跟中国沈酒集团这位年轻的副总裁进行了对话。他的述说,把我们带进了那年的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中。

杨磊眼中的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

自2007年大学毕业以来,杨磊就开始涉足白酒行业,从宜宾到泸州,从以规模取胜的大厂到富有特色的中国沈酒集团,他历经了“中国白酒金三角”部分的兴衰、见证了中国白酒从科技到品质的演变及发展。直到成为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的评委,他的人生经历自此又多了一重。

第一次听到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的名字的时候还是2015年,当时政府各级领导发来参赛邀请函,让他所在的酒厂报名参加在贵阳举办的第16届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可那个时候企业正处于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低谷期——当时的中国白酒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只能艰难度日。因此,遗憾错过。

2017年6月,机会再次来了!中国沈酒集团带着参赛样品去往智利科金博区首府拉塞雷纳市,参展布鲁塞尔烈酒大赛。

8月22日,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77位评委,与来自全球的一千多个参赛产品威士忌、干邑、白兰地、朗姆酒、伏特加、金酒、龙舌兰、格拉帕、皮斯科以及中国白酒等酒种在布鲁塞尔烈酒大赛上“见面”了。

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由来已久,2017年已经是第 18届了。据了解:他们有一套专门计算得分的方法,还有很多确保比赛公平性的手段。中国白酒每天有一轮专门的品评,其他国家的则分轮次和分类别进行品评,品评的得分点共分四项,分别是颜色(10分)、香气(30分)、味道(40分)和综合评定(20分)。每一组都会产生金奖和银奖。

说来有趣,来之前,有很多人说,外国人品中国白酒,多数都喜欢清香型,因为清香型其实和他们的酒类口感和风味相接近。此次大赛,国际评委们对中国的白酒饶有兴趣,在品评的过程中,巴西组长和法国评委都极力打听更多中国白酒的品评方法与白酒品类的特性。

向他们科普白酒的机会再次来了!杨磊自豪地告诉他们:中国来参赛的白酒都是想拿大赛金奖的白酒,每一个白酒生产企业巴不得把他们最好的产品拿出来给大家品尝。但是中国白酒不像其他国家的烈酒,不光要考虑到佐餐,还要考虑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以及气候特点。

中国的白酒品类丰富,有十多种香型,每一种香型因为他们的酿造工艺不同,所以应该用他们当地的品评习惯去品评。中国白酒讲究绵、甜、净、爽的感觉,只要一款酒符合这些品评特点的,那么,它就是一款好酒。

与国际评委们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杨磊逐渐了解到,众多评委中,很多是有三届以上评委经历的。一位来自希腊的评委告诉他,她们之前也是不喝中国白酒的,但是自从贵阳酒博会以后,她们开始接触中国白酒。很多人对中国白酒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是几轮下来,觉得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中国白酒了。我们第一次接触外国烈酒的时候大概也应该是同样的感觉的吧?

每次午饭、晚饭一起用餐的时候,很多外国评委都会很开心的说上一句“干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喜爱中国白酒。在他们印象中有很多很好的产品,他们甚至能记得住中国白酒的品牌。

在白酒人多年努力培育、宣传之下,中国白酒与世界越走越近,渐渐亲密起来。中国白酒国际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一场论坛,一场推荐会,而是通过一次次的交流和品评,真实的留在了世界各国评委的心中。

中国白酒通过他们的介绍和推广在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正在悄悄生根发芽。中国的白酒也应该突破以往传统的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不是再好大喜功的自己生产。中国白酒同国内很多其他产品一样,一有需求就马上增量,而往往消费者就会发现,第二批酒不如第一批质量好,究其原因就是存放时间,装瓶时间不够造成的。外国知名酒庄就不会采用这种销售模式,而是计划量产,这也是我们做白酒应该思考的方向。

此次智利之行,杨磊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白酒正在以一个迅猛的态势让世界了解、接受、认同。正是由于有了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这个广阔的平台,中国白酒才被更多外国人竖起大拇指来大加赞赏。

交流发现商机,沟通产生创意。交流过后,反思一下我们的不足,让中国白酒朝着国人乃至世界的品味中去不断前行。沟通、交流、互信、认同、共谋发展,这不正是当前白酒企业所需要和努力的方向么?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