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酒史有多牛?这场文化盛筵给了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19 16:43:20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亦可 | 责任编辑:

12月17日,以“长江首城史话宜宾”为题的《宜宾酒文化史讲座》,在宜宾酒都剧场举行。这场由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宜宾市博物馆承办的精彩讲座,对宜宾酒史历程和取得的学术研究、保护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和总结。

据了解,举办此次文化盛宴,旨在营造第三届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文化氛围,讲好宜宾酒故事,确保优秀文化真正起到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

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咨委主任、宜宾地方文化专家葛燎原,原宜宾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历史学专家屈川,著名文化学者、宜宾地方文化专家刘大桥,宜宾市决咨委副秘书长、宜宾地方文化专家黄一红,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邓中文,宜宾市历史学会会长常智敏,宜宾学院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五林,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五粮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朱涛等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继红,宜宾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一川,宜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修正,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黎军等领导到会。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0余名在校大学生,宜宾市文广旅游系统100余名职工参加了讲座。

座无虚席的酒文化讲座上,专家、学者和领导们,共叙宜宾酒文化研究的沧海桑田,畅谈宜宾酒文化发展的万里鹏程。

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继红在会上致辞,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咨委主任(讲话稿另发)、宜宾地方文化专家葛燎原从宜宾酒史上“五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入题,深刻解析宜宾倾力繁荣文化以重视文化、尊重人才为本质的“宜宾现象”(讲话稿另发)。宜宾知名文化专家刘大桥围绕“魏晋风度”“祭酒”两个关键词,讲述了酒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继红致辞

黄乐生:源远流长的宜宾酒文化

宜宾市博物院院长助理、馆藏与展览事务室主任黄乐生,以《图说宜宾酒文化》为题,对宜宾的酒文化渊源及近年来的考古进程做了详细介绍。

他说,宜宾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宾地区气候温和,沿江渔猎与农耕的同步发展,使生产出的部分粮食的剩余成为可能,为酒的酿造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陶器的大量生产与使用,为酿酒提供了装盛工具与设备。加之宜宾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缩短了酿酒时发酵的时间。总之,当时的宜宾已具备了酿酒的条件。2009—2012年,因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文物部门对淹没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地下考古和地面文物保护工作。其中,叫化岩遗址中陶杯的发现可略见宜宾酿酒之端倪。

黄乐生讲解宜宾酒文化

秦汉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技术及思想文化的传入,这一时期宜宾社会经济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改善,出土文物中陶罐、陶钟、执壶、耳杯等大量盛酒、饮酒器具甚嚣尘上,画像石棺上宴饮画面屡见不鲜,酿酒、饮酒风气之盛可见一斑,且出产行销南越的名酒——“蒟酱”。据史料记载,西汉武帝时期曾派遣唐蒙出使南越,唐蒙抵达南越后初饮“蒟酱”便赞誉不止,他了解得知“蒟酱”产自蜀地,并从“蒟酱”的交通贸易线路得知了除浙赣以外尚有蜀黔可通南越。唐蒙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反馈给了汉武帝,此后汉武帝改变常规出兵线路,改由巴蜀发出奇兵完成了对南越地区的统一。据明代鸿儒周洪谟考证,“蒟酱”为宜宾特产,“蒟酱”故而间接地促成了中国的大一统,与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联系。

唐宋时期,杜甫、韦皋、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到来和对宜宾美酒的眷顾更是将宜宾酒文化推向了巅峰。重碧春酒为当时戎州所产已被作为朝廷贡品的荔枝按传统工艺酿造而成,诗圣杜甫对其赞美不绝,写下了“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诗句。流杯池这一有名的酒文化遗迹是北宋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谪居戎州期间,仿东晋王羲之在会稽山“流觞曲水”宴饮雅聚的意趣而开辟修建的,至今石壁上仍保存有黄庭坚真迹“南极老人无量寿佛”八个大字。流杯池附近的石壁上,石刻题记鳞次栉比,计有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诗词、题刻120余则,这无疑是对宜宾丰厚酒文化积淀的深刻诠释。

黄乐生讲解宜宾酒文化

明清时期,宜宾作坊甚多,酒肆林立,在融合各家酿酒技艺之所长而发展起来的“杂粮酒”在宜宾呈现遍地开花之势。“长发升”、“利川永”五粮液明代老窖池群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仍在生产五粮液,其传统酿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经科学考古发掘的宜宾县喜捷镇“糟房头酿酒作坊遗址”是全国酿酒类遗址考古的一项重大发现,是四川第一次发掘出使用年代最早、保存最好、要素最齐全的明代白酒酿造遗址。大量传世的酒杯(图版:154)等酒具也见证了明清时期宜宾白酒业的辉煌历史。

2012年11月17日,五粮液老作坊和红楼梦糟房头老作坊同时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白酒老作坊》项目,全国仅有8个老作坊被列入,宜宾独占其二。

2012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宾市博物院,对宜宾两区八县50多个乡镇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对宜宾地区古代酒类作坊和遗址的分布、生产状况、保存现状等问题取得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此次调查确定了29处酿酒作坊(仍在使用)和30处酿酒遗址(已停用),共计59处,涵盖了宜宾大部分地区。其中,明清时期作坊10处、遗址2处。其余作坊、遗址的年代均为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明代作坊为翠屏区鼓楼街“长发升”作坊、下走马街德盛福作坊、北正街刘鼎兴作坊、长春街“利川永”糟坊、东城街马家巷糟坊,江安龙门口御酒坊6处,遗址为宜宾县喜捷镇明代糟坊头酿酒遗址1处,共计7处。清代作坊为高县杨氏大曲烧坊、宜宾县李庄老酒厂、南溪县水巷子酒厂、珙县底洞乡老糟坊4处,遗址为宜宾县横江镇炳记作坊群1处,共计5处。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宜宾的古老酿酒作坊在地理分布上,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酿酒作坊及酒窖遗址主要集中在一些大镇、古镇等经济发展较早和较好的区域,例如中心城区、古驿道附近或贸易集散地。翠屏区作为宜宾的主城区,现留有明代作坊数量最多,且保存较好并一直在使用。靠近古驿道的如高县来复镇、沙河镇,以及贸易来往密集的横江镇也都有数量较多的作坊、遗址。二是翠屏区、南溪区、屏山县、高县与江安县的北部等地区的酒窖、作坊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局面。

进入近代以来,宜宾的白酒产业继续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以五粮液集团为首、中型企业为辅、小型酒厂遍布的白酒产业格局,民国以来许多酒瓶、酒坛、酒令等见证了这一过程。

宜宾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相关遗物、遗迹丰富。秦汉时期行销南越的“蒟酱”、唐代的“重碧”春酒、宋朝的“荔枝绿”、明清的“杂粮酒”,以至现代名震全球、连续多年雄踞行业第一的五粮液,俱是其不同时代的不朽代表。宜宾作为四川白酒金三角之一,在四川乃至全国的白酒生产中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郭五林:一场文化盛筵的皈依和寄托 

“在4000年的酒史流动长河中航行,看见三江六岸的稻粱菽稷,听见四面八方的欢声笑语,品尝七荤八素的佐酒佳肴。”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宜宾学院教授郭五林在点评黄乐生同志《图说宜宾酒文化》演讲时这样说。 

郭五林教授讲话

郭五林说,黄乐生紧扣宜宾酒文化这个主题,以图文形式进行展示,以现场讲解加以补充,把宜宾酒文化娓娓道来。所有的反映宜宾酒文化的图文,都是有图有真相的,生动直观,权威可信。黄乐生同志抓住宜宾酒文化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包括向家坝考古现场和发掘的陶杯、长发升考古、糟坊头考古、周洪谟墓地发掘,以及流杯池公园、第一代五粮液酒瓶等,将大量文化碎片进行精心整理,利用人们的完形心理,从心理上重构宜宾全幅酒史。

黄乐生做为宜宾市博物院推出的代表,把宜宾市博物院这些年在酒文化考古发掘、酒器酒具历史考证、酒文物文献现状整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充分显示了以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为代表的宜宾市文物管理部门和宜宾市博物院所做的大量扎实工作。

以宜宾市博物院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为主体,近年来,宜宾酒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五粮液老窖池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走马街德盛福作坊、江安县龙门口御酒坊、喜捷镇明代糟坊头酿酒遗址等也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粮液老作坊、红楼梦糟坊头老作坊进入中国白酒老作坊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可见可感、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白酒作坊或遗址,都是会说话的文物,我们正在借助专家力量,让这些文物开口说话。

通过黄乐生的讲座,我们对宜宾酒史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乐生同志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用二维图片展示三维时空,通过时间渐变,形成四维历史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过去未去,将来已来,现在正在,形成宜宾酒业发展的历史动态图景。我们在4000年的酒史流动长河中航行,看见三江六岸的稻粱菽稷,听见四面八方的欢声笑语,品尝七荤八素的佐酒佳肴。乐生给我们带来一场文化盛筵,让我们从历史的远处、灵魂的深处找到了皈依和寄托。不管我们走得多远,我们都不会忘记来时的路和出发时的初心和使命,宜宾的山水和乡愁,我们从乐生同志演讲的图文和声音中都看得到、望得见、记得住。

讲好宜宾白酒故事,打好宜宾白酒名片,提取宜宾白酒基因,加强宜宾白酒识别,树立宜宾白酒形象,增加宜宾白酒实力,就从《图说宜宾酒文化》开始。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