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故事》大讲堂第二十二讲——郭五林:“中国酒的第一”故事之十、十一、十二

发布时间:2020-04-02 15:08:27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亦可 | 责任编辑:刘珂延

4月1日晚8:30,由中国网·中国酒频道主办、宜宾学院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教授发起并主持的《中国酒文化故事》大讲堂第二十二讲——《“中国酒的第一”故事之十、十一、十二》圆满结束。 

本期,郭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历史上国家如何管理酒以及历史上的酒禁事件与原因。在直播中,郭教授直击了某些不文明的饮酒行为,并呼吁大家要适量饮酒、文明饮酒。

(郭教授正在直播中)

中国最早的酒类专卖

“汉武帝天汉三年,初榷酒酤。”见宋窦苹撰《酒谱•酒之事三》。

中国最早的酒类专卖——榷酒酤,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官府控制酒的生产和流通,独占酒利,不许私人自由酿酤。这与当时对外用兵,需广开财源有关。 


中国第一次废除酒类专卖

“昭帝始元六年二月,议罢盐铁、榷酤。秋七月,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自报应纳的租税),卖酒升四钱。”清陈梦雷、蒋廷锡编《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辑录《经济汇编•食货典•酒部汇考一•汉》。这个政策并未实施太久,便被废除了。


武帝死后,榷酒酤在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的盐铁会议上遭人反对,遂被取消,改征酒税,即允许个人卖酒,但每卖1升上缴四钱酒税。 


郭教授普及到,历史上酒类专卖的建立到废除,这种转变,事实上,就如同当下由酒类专卖局的形式转向成为了酒类促进局的功能。 


中国历史上最严禁酒令 

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农民丰收后酗酒闹事,因此,文成帝为此下令禁酒。《魏书·刑罚志》中记载:“太安四年(458年),始设酒禁。是年,年谷丰登,士民多因酒致诉讼,或议主政,帝恶其若此,故一切禁之,酿沽饮皆斩之,吉凶宾亲则开禁(解除禁令),有日程。”

非但如此,这一禁令还前所未有的严酷,竟规定“酿、沽、饮,皆斩之。”违令者,不光是喝酒的,就连酿酒与卖酒的也一并处斩。 


中国第一次提出豁免口误 

中国历史上最严禁酒令实行时间并不长。约7年后,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即位(465年―471年在位,庙号显祖),便第一次提出“除口误,开酒禁。”即,对于喝醉酒的人所说的话不予追求责任。郭教授打趣到,这或许也是,醉话不必当真的起源吧。

从历史上的酒禁说起 

随后,郭教授将以上几点看似毫无关联的酒文化知识点,合理串联,为我们着重讲解了中国历史上的酒禁事件。

早在殷周革命之际,周公就在《尚书·酒诰》中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禁酒令,他反感商纣王时期那种“庶群自酒,腥闻在上”的颓废社会风气,有鉴于其亡国的教训,故规定民间无故不得“群饮”,违者则“尽执拘”。

西汉初期,汉律规定严禁三人以上“无故群饮”,否则罚金四两;汉武帝时法律禁止卖酒给群饮者,只有国家规定的喜庆节日里群饮才是合法的。

实际上,魏蜀吴三国都曾实施过禁酒令。其中国势最弱的蜀国甚至曾因天旱而禁酒,其法令之严苛,竟规定家中藏有酿具与酿酒同罪(见《三国志•蜀书•简雍传》),那无疑是因为旱灾时粮食欠收。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由于灾荒频繁,酒禁之令可谓史不绝书,并且大多灾民是因为“岁饥”、“年谷不登”或“谷贵”的缘故。

郭教授指出,中国古代酒禁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因为酿酒需要消耗大批粮食,而战乱和自然灾害会使粮食大幅欠收,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若还要用大批粮食酿酒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酒后失德,自然也是人们担忧的后果之一。中国历来有“酒能败德”之说,惯于“酒色”并举,视为对道德、政事特别严重的潜在危害。

事实上,中国人并不将酒视为“罪恶”或“邪恶”,饮酒本身也并不被视为“罪行”,尤其如果不过量的话。

在中国,即便是再严厉的酒禁也不可能持久,因为民众始终不可压制地有饮酒的需求,在乱世里,饮酒还尤其能安抚人心,所谓“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方时艰难,人各怯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见《石林诗话》),这也解释了为何在魏晋这样的乱世中,会出现那么多人赞颂酒的好处,而那些对现世苦闷的隐士们则更是如此,无论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都曾被后世视为酒神,以至于鲁迅专门写了一篇《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此外,国家也需要从酒税中获取收入。据《北齐书·后主本纪》记载:武平六年(575)闰八月辛巳,“以军国资用不足,税关市、舟车、山泽、盐铁、店肆,轻重各有差,开酒禁。”这在唐代得到了延续,从酒类的制造、销售中获取酒税成为国家的正当收入,只是朝廷的政策随着时势不断变化:时而禁酒,时而榷酒;时而垄断官营,时而开禁征税。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向来很少有什么特定的禁忌,龚鹏程在《生活的儒学》一书中话说:“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国人的禁食范围最窄,几乎什么都吃。”即便是酒类这样很多社会都曾从宗教上严厉禁止的事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执行得并不严格,而且常常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波动;国家虽然多次禁酒,但多是出于实用性目的的临时举措,至于在全社会层面上达成禁酒的共识、或像美国那样,宗教理由的禁酒上升为国家政策和法规,那可说是从未有过。 

参考资料:

维舟《为什么中国人几乎啥都吃——从历史上的酒禁说起》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