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故事》大讲堂第二十四讲——刘艳:中国酒具知多少之金莲杯

发布时间:2020-04-07 16:02:35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亦可 | 责任编辑:刘珂延

4月3日晚8:30,由中国网·中国酒频道主办、宜宾学院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教授发起的《中国酒文化故事》大讲堂第二十四讲——《中国酒具知多少之金莲杯》圆满结束。

本期,我们邀请到来自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刘艳副教授做客直播间。刘艳副教授围绕中国酒具的相关知识,重点介绍了金莲杯的起源。

(刘艳副教授正在直播中)

直播一开始,刘艳副教授便用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几款有代表性的酒具。酒具奇特的造型以及有意思的名字,瞬间激发起了大家对中国酒具的兴趣。

【觚(gū)】:中国古代饮酒器和礼器,作用相当于酒杯,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

【觯(zhì)】:古时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爵(jué)】:古代饮酒的器皿,盛行于夏商,西周时期已经少见,但其得名是宋代的事情。宋人好古,在收藏、梳理古物时,看到这种酒器状如振翅欲飞的羽雀,遂取其谐音,命名为爵,其夏商时期的确切名称反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三寸金莲,指古代社会女人的小脚。这一说法,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那么,为什么是三寸?为什么是金莲?

缠足的起源至今没有准确的考证,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源自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虽是成功的词人,却也是个失败的皇帝。传说,一次李煜与窅娘(宫嫔)同游御花园,李煜见满塘婷婷的荷叶摇曳,突发妙想,对窅娘道,若有人脚似红菱于莲花上舞蹈,岂不妙哉美哉。谁知说者无心,听者却上了心。

窅娘为报李煜知遇宠爱之恩,便开始以帛裹脚,经过漫长痛苦的过程,生生裹出一双三寸“红菱”。李煜自是喜欢异常,也对窅娘越发宠幸有加。于是,宫女竞相模仿;于是,民间也竞相模仿。

最终形成裹脚风俗。南唐以下,女人的脚丫子就不再属于自己的了,它成了男人的玩物。中国女人的小脚干脆就获得了一个无比美妙的雅号,叫“三寸金莲”。“三寸金莲”曾经一度成为我汉族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直播中,刘艳副教授还讲到历史上许多名人偏爱“三寸金莲”的故事,颇为有趣。缠足产生于一个男人畸形的喜好,之后又深得男人的追捧,甚至许多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大加赞美。但,事实上,这样畸形的审美观念映射出是男女不平等的关系。

 

 

元朝末年,浙江有个文学家叫杨维桢,是拿妓鞋当酒杯的第一人。

这种说法,在元末明初陶宗仪的《辍耕录》有记载:“杨铁崖耿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载盏以行酒,谓之‘金莲杯’。”

但“盏以行酒”不是这么解释的,杨维桢的做法是把酒杯放在小鞋里,把小鞋当成了杯托。

金莲杯对于杨维桢,是表达自己愤世的一种姿态,其行为虽然被后人诟病,但是,也许是一种宿命,背后隐藏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凄楚和辛酸。

在元朝末年,元代规定了很多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制度。尤其是文人的地位非常低,导致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的社会阶层的分化。

所以,文人多寄情于诗酒声色,杨维桢也不例外,怀才不遇的疼痛,生不逢时的忧愤。

酒,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喝酒人内心情感的出口,或快乐或开心或痛苦或困惑,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金莲杯。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