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酒庄酒,在“工业思维”里芬芳

发布时间:2022-08-04 11:08:59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知酒 | 责任编辑:君君

酒庄酒是曾经中国白酒的形态,却创造了“诗酒趁年华”的梦幻辉煌,也被工业化赶下过历史舞台,但现在,是时候正视白酒酒庄的存在了,因为他一直存在,生命力如此旺盛,挺好。

中国酒业协会协会把酒庄分为三大类型:葡萄酒酒庄、白酒酒庄和其他类型酒庄。相较于葡萄酒的全球普适性,白酒的酒庄道路在中国却一直处于两种维度的发展:一是意识形态被全员接受和认可,二是发展道路上却鲜有酒企重金参与。

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白酒行业集中化速度实在太快,以“快”创造了大规模、大单品、大品牌和大产区等。这种极速扩张的白酒现状,实际上是典型的工业化思维在推动发展形成的。“「高大上」中的「大」一直是衡量一个中国白酒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但范绍辉穷尽毕生追求,告诉我们这是对传承千年的民族产业的最大偏见和误读。

这是白酒企业家口中关于“去工业化”思维的观点,范绍辉目前担任陈太吉酒庄的第七代庄主,或许是由于情怀和责任,或许是碍于粤酒的困局和低价值,他笃定酒庄大道路发展,甚至喊出过对标“罗曼尼康帝”的豪言。

对酒庄式发展,中国白酒还有另外一个近乎痴狂的人,他就是郎酒庄园总设计师、缔造者、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他已经耗费了11年之久的时间打造郎酒庄园,实现了庄园卖酒的另一条发展之路。

虽然中国白酒喊酒庄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有理解且坚定的并不多,汪俊林、范绍辉二人算是其中典型。透过少数人我们看到,这个周期的白酒,总有人想做大,也总有人想做特。以酒庄为基础的特,恰是基于物质之外的精神结构再造,让白酒产业焕发新生命力的力量。

我们今天在关注在“工业思维”下努力绽放的白酒酒庄酒,其实更是一种对行业面临困局和挑战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承压和失去市场,放在他们面前的最佳路径,可能正是酒庄这条路。 

“工业思维”下的离场者

“从规上企业数量变化不难看出,在与名酒企业、名酒产区的竞争当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此前的酒博会上,提出产业矛盾点已经到来,对于白酒产业来说,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值得引起行业的关注。

有两份2021年的数据正在直击这一点。

一是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716万千升,为2016年以来最低值,连续第五年下行。2016年规上企业数量1578家,2021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965家。

二是T8峰会企业(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汾酒、郎酒、古井贡、牛栏山)产量占全国白酒总产量20.67%;营业收入占45.89%;利润占58.18%。

毫无疑问,白酒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凸显,头部企业正在攫取行业的大部分发展空间和利润。按理说,这是市场经济下自然竞争的结果,减少的企业已经成为“工业思维”发展下的离场者。但宋书玉认为,中小企业如果溃败,对行业的整体稳定和繁荣会形成强烈冲击。在媒体混采时,他明确提出中酒协已经关注到这一点,并且正在通过系列举措引导中小酒企的平稳发展。

“中小企业应当尝试从人才、酿造、特色、个性等方面创新,从模式上敢于突破。”宋书玉特别提到酒庄的发展之路,在他看来,酒庄可以实现从酿好一瓶酒、卖好一瓶酒的全部过程,“将生产、文化、酒旅、服务等通过酒庄全部装进这瓶酒里。”

宋书玉实在太爱酒庄这种承袭白酒极致酿造要求的载体。认为酒庄可以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种酿合一、酒文合一、酿学合一、酒旅合一、酿藏合一、品饮合一、酒养合一、酿销合一。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小威也在酒博会期间有过相关表述,他认为白酒发展至今,需要注重多样性的发展路径,其中酒庄可以较好的承接企业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更可以创造独特的品味。

换句话说,从产业顶层设计者和观察者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中小酒企的离场速度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从企业自身而言,在疫情、产业和经济的多重压力下,应该放弃与头部企业的直接竞争,选择以酒庄的形式去链接市场和消费者。

白酒酒庄,也并不简单

白酒企业以前不做酒庄,多是因为思维未曾完全打开,现在做不了或者做不好酒庄,则是因为白酒酒庄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坚定的毅力和情怀。

“不是所有打出「酒庄」的企业,就是真正的酒庄了。”杜小威现在是中酒协白酒酒庄的旗手,他认为随着标准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规范酒庄的发展,一方面也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保护了酒庄的良性发展。

按照中酒协对白酒酒庄的标准分类,共有特级、优级、一级三个级别,分级标准各有不同。我们可以发现,酒庄的标准甚至是高于非酒庄白酒企业的。

以特级白酒酒庄为例,一要有满足酒庄酒生产的100公里以内的酿酒粮食基地,有机种植;二要有70年以上的酿酒历史;三要在酒文化认可证书达到四项以上;四必须拥有国家级酿酒资质(中国酿酒大师、首席白酒品酒师)各一名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与品质保障团队,同时有酿酒师和品酒师各10名(二级以上),国家技能鉴定高级酿酒师和国家白酒评委以上水平的各二名,五名高级工程师资质以上的高水平的研发、检测和质量控制队伍。

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品质也相当重要,要求酒庄必须拥有50千升30年以上酒龄的原酒。酒庄白酒产品质量优于本企业同类产品,优于酒业协会制定的特级标样。

优级和一级的标准响应下调,但可以明确的是,当前真正能够通过以上标准验收的企业并不多,这也成为阻埂在中小酒企面前的现实难题,需要酒企不断投入和解决。

既然酒庄对白酒企业并非一条轻松的赛道,为什么一定要选择?

宋书玉为此算过一笔账,只要消费者到了酒庄,旅游到这来也好,在酒庄住一晚上、吃顿饭也好,都实现了酒庄的销售,每个体验环节都能实现价值回报。

当前,郎酒庄园就是以此为模型进行设计和构建的,即完成了消费者的互动和教育,也完成了产品的不断销售和品味传播。

也就是说,与一般的产品卖出去就实现价值回报的工业化大单品思维不同,酒庄的营销模式是整体营销模式,从原料到体验、消费都可实现酒庄的价值。

在“工业思维”里,酒庄依然芬芳

中国白酒的两极化已经明了,从“大”的发展角度看,头部企业保持稳定的增速,在品牌、产品结构、市场宽度占尽优势,大资本如复星、华润等不断整合形成强集团化发展实现引领;从“小”的转型选择看,要么被吞并、要么被淘汰、要么主动从小到大特色化一步一步发展。

宝酝集团新物种就是其中代表,其在成立之初推出核心战略大单品宝酝酱酒后,在近日又选择了在茅台镇收购生产企业成立宝酝酒庄,以进一步夯筑其文化酱酒引领者的品牌实力。

“茅台镇宝酝酒庄落地后将更好地推动宝酝酒品牌的打造以及宝酝酱酒战略大单品的发展,助力宝酝酱酒打造成为一款现象级的白酒品牌。”宝酝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李士祎阐明了他打造宝酝酒庄的原因。

除了宝酝酒庄、陈太吉酒庄、郎酒庄园等案例,甚至出现整个产区抱团发展酒庄的模式——那就是邛崃产区。在“中国原酒之乡”的美誉之外,邛崃正在通过白酒酒庄联盟的形象塑造产区表达,直接和消费者互动并达成全新认知,以文君、古川、源窝子等为首特色酒庄,正在带领“邛酒+酒庄”的集群化发展。

众多省级酒企也选择了酒庄的路径,其中典型代表是仰韶酒业,通过坐拥的“仙门山”天然优势,打造了酒旅融合的仰韶酒庄,并以此延伸出了封坛酒等商业模式,也在品牌上进一步做强,今晚播出的《七夕奇妙游》就取景于此。

如果我们稍加注意,新名酒代表江小白也选择了酒庄的发展模式,严格来说,除了历史不够以外,它是最严格按照特级酒庄标准进行建庄的企业,其在白沙县构建的江小白庄园实现了原材料的原产地的种植,并打造了酒旅融合线路,在酒庄内开设餐酒融合的江小白特色餐厅,以此为路径不断进行消费渗透。

抛开标准不谈,不断向白酒酒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就已经展现出了白酒缤纷的文化和气象,因此我们正在不断看到,工业思维统领下的行业,酒庄酒同样绽放芬芳魅力。

事实上,以泸州老窖、洋河、古井等为代表的T8酒企,布局酒庄发展也快逼近10年,特色化同样也是大企业无法拒绝的发展道路。(本文由XN知酒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