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大变脸:既要酿酒规模,也要打通产业,还要进入头部

发布时间:2022-08-11 10:42:50 | 来源:中国网中国酒 | 作者:酒佬弟 | 责任编辑:君君

随着此次文件批复及确定,习水产区已迈向新的发展台阶。既是在酿造扩充规模,更是在为一整套白酒产业链提供土地与资源完善条件,还暗藏着超越六大白酒烈酒产区部分区域的野望。

习水产区一直以来有一个讳言之处,便是其虽然规模足够强大,却是戏称为茅台的“后花园”和“第二车间”。这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习水作为贵州第二大产区的独立性。

在习酒独立后,我们曾认为习水产区的新发展空间正在由独立的头部品牌习酒打开。事实上,习水政府对此也早有谋划,并即将大展拳脚。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对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报请批准〈习水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2—2025年)〉的请示》作出批复:原则同意遵义市所报的习水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2— 2025年)。强调习水县要严格按照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确定的时序计划和规划用途,科学组织实施成片开发,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项目用地,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相关手续。

毫无疑问,习水县的县域经济高度依赖酱酒产业的发展,根据习水县委书记常文松接受《酱香中国》主持人赖卓的采访,所透露酱酒发展规划,习水产区正在博得更大的酱酒发展,此次土地成片征收和开发,必然与酱酒生产及其配套产业紧密相关。

贵州第二大产区,习水的殷实“家底”

习水产区作为贵州酱香市场比较受关注的产区,近年来发展势头正盛。

从2020-2021年,习水产区白酒产量从9.04万千升增长至12.42万千升,增长37.39%,占全省白酒产量比例由33.9%增至35.69%,全县白酒工业总产值由89.88亿元增至125.87亿元,全县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营业收入由59.97亿元增至103.03亿元。显然,习水产区的上限不止于此。

根据习水县公布的2022年白酒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突破185亿,工业增加值179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税收突破55亿元。

在当下的酱酒竞争中,吨位决定地位,产能扩建是核心中的核心。习酒产区目前聚集了多个扩产及技改工程,包括习酒1.9万吨酱香酒及配套项目,习湖酒厂年产1.45万吨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贵州安酒“安酒赤水酒谷”3万吨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步长集团习水县酒旅融合项目,小糊涂仙年产3000吨白酒技改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茅台将系列酒的扩产也置于习水,今年,茅台投资41.1亿元的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系列酒制酒产能约1.2万吨、制曲产能约2.94万吨、贮酒能力约3.6万吨。

从企业梯队来看,习水产区有习酒、茅台201厂两个百亿级企业,安酒、洞酿洞藏、小糊涂仙3个十亿级企业,以及多家亿元级白酒企业,已构建起“2+3+N”的企业梯队。伴随着企业产能、品牌及营收迅猛提升,习水产区的知名度也不断为行业内所知。

从人才队伍来看,目前习水县共有国家级白酒评委15名,省级白酒评委116名,酿酒师、勾调师、品酒师等行业特殊人才213名,其他酒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多人,白酒产业工人20000余人。

可以看出,习水拥有的产能、品牌和规模优势,是仅次于仁怀的贵州第二大产区,按照目前的规划,也正在全面高速发展中,甚至缩短与仁怀的差距,未来极有可能超越中国六大烈酒产区的部分区域。

习水产区的挑战

衡量一个白酒产区,相关企业数量必然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据统计,习水县目前有白酒生产企业15家,其中规划布局万吨产能的企业有6家,白酒及其相关企业60余家。就目前情况来看,习水产区与其他知名产区有着不小差距。

从企业梯队来看,习水产区已构建起“2+3+N”的品牌梯度,有百亿级企业,有十亿级企业,更有亿级企业,企业格局已显雏形。但就品牌知名度而言,全国性知名品牌似乎只有习酒,独木难支!

习水产区第二大品牌,同时作为“贵州两大历史名酒”的贵州安酒,其历史底蕴无需证明,近年来发展有目共睹。下沙1.2万吨,年产万吨优质高温大曲,全面迈入万吨俱乐部,推出的贵州安酒(经典)、贵州安酒(臻藏)和牛年生肖纪念酒等产品深受消费者认可。

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知到,安酒要与习酒形成协同效应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而其他品牌如小糊涂仙酱酒产能和体量稍微逊色,且运营方未落于习水;龟仙洞、习湖等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这意味着,习水产区的发展要高度依赖于当地政府持续打造和擦亮产区品牌。习水县委书记常文松对此谈到,“可以说,白酒首位产业越强,习水经济基本盘就越稳,习水争创中国百强县的动力就越足,习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就越坚定。”

对此,习水产区向着更高挑战的第一步——做大产区规模出发。目前习水县在赤水河流域海拔300至900米、近200平方公里的河谷地带,规划了28.15平方公里的白酒产业集聚区。已建成面积8.21平方公里,正在建设4.42平方公里,还有近10平方公里正在有序开发,预计到2026年,习水县白酒产能将突破30万千升。

这与前文提到的成片开发土地紧密相关。

习水产区的扩容“壮志”

习水县为何会如此重视产区的扩容?需要注意的是,习酒独立后,其由贵州国资委控股,这意味着其习水并不能得到利润等发展红利。但并非“无牌可打”,利用好习酒的头部品牌效应,做强习水产区的品牌价值,正是习水的当务之急。

一向低调的习酒虽然目前规模未达到200亿,但凭借其全新的领导班子、成熟且完整的多价格控制,未来必然会是酒业“前三”有力竞争者,而其带动一个产区进入中国白酒的前列自然不在话下。

这当然也源于习水产区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

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其中多处提及贵州白酒的发展,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随着仁怀酱酒产区承载天花板显现,贵州急需打造习水、金沙、赤水等多个产区,其中习水在地理环境、产能优势和品牌优势更加突出,习水产区的崛起和突破,将是一个具备重要意义的变量。

而对于产区而言,龙头企业的引领和价值不言而喻,就像茅台对于产区的引领一致。正因为习酒近年来的强势崛起,习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习水产区的形象,这个领导品牌反哺习水产区向更强的方向发展。

若习酒上市成功之后,势必将极大增强习水产区的实力,提升习水产区价值,成为贵州白酒产业新的战略支点,对白酒行业发展具备格局性影响。其次,习酒脱茅独立将撕掉多年的“茅台子公司标签”,毕竟一家百亿级企业对于产区而言,必将进一步扩大习水产区的品牌知名度,习水产区也将进一步成为“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更要看到习水县做大做精习水产区的决心。今年1月,习水县发布的“新政”中从产能门槛、投资性质、生态环保等方面对习水产区的白酒行业发展进行规范。明确指出,新引进的白酒企业产能须达到10000吨以上方可准入。

这一条硬性要求无疑将小型投机资本拒之门外,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凸显出习水发展中规模化与质量化要求。再结合此次利好政策,习水产区势必迎来快速增长,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更有引领与带动效应,走上集群化、规模化、质量化道路。

从常文松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习水产区正在抓住酱酒生产这一核心环节,进行产业链的深度布局。

如习水已经规划了1000余亩地,打造了温水、二郎两个白酒包材产业园,同时规划了占地900多亩的马临现代仓储物流中心。并在白酒酿造装备方面,则从武汉引进了一家生产智能酿造设备的企业。

这些要素的组成,将对习水产区的综合实力有质的的提升,按照当前中国白酒产区的标准来看,这个规划已经坐实了贵州第二的地位,甚至进入了白酒产区的前列。

与此同时,借助习水天然的优美生态环境、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开展酒旅融合的独特发展道路,也是习水产区手中的王牌。

以此来看,习水产区围绕“酒天地”做的文章,值得期待。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