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动传承的他,从业经历已经超过22年,因此可以面对行业的变化,做出“处变不惊”和冷静的预判与思考。
杨波是近年来备受欢迎的青年酒商,不仅是因为他身上有着“四川茅台联谊会会长”的标签,更缘于他对于承接父业后所有努力都获得行业的认可。也因此,他和年长的酒类大商涂建盛等常年保持深度联系,甚至可以用“忘年交”形容其关系的亲密,同样也与杨陵江等新模式酒商来往频繁。前几天,他还出现在川酒流通协会的直播间,作为特邀嘉宾分享对当下行业的看法,“要服务好高端白酒的消费群体,首先是要提升服务质量,让他们享受到能随时随地用酒的便利;其次是要做好体验式消费场景的引导,要给高端消费群体打造私享环境。”
这番言论引发热烈关注,让我们看到即便是经营茅台这样的硬通货,依然需要更多投入到消费者的服务和更美好体验。这让我们对杨波充满了好奇,杨波的公司位于成都龙潭总部新城,是其在此处购买的一栋独立办公楼。“没有父辈打下的基业,就很难购买这栋办公楼。”杨波说其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可以代代传承的基业守好的同时,发扬光大。
在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杨波从如何做好基业谈到对行业坚定的信念,从行业过度营销谈到“化繁为简”的经营策略,从无法阻挡的趋势谈到应对与竞争力的构建……这些发生在面向未来的具体思想,令杨波建立了他的终生目标——把卖好酒当成完美的追求。
主动传承的“酒二代”
上世纪90年白酒放开管控融入市场经济浪潮后,抓住机遇从市场中创业起来的第一代酒商,至今多数年龄已经在60岁以上了,酒二代话题也和其他“X二代”一样,被讨论了10年之久。“时间越久,酒二代接班对行业越加重要。”行业专家表示,不少酒厂为此甚至专门协助酒商完成“代际传承”。
以茅台为例,今年7月7日,茅台举行传承人大会,活动中,优秀经销商代表向传承人代表授旗,意味着茅台在技术传承方面,对培育渠道层面的传承人也提到了战略高度。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二代,父母一辈子卖酒,我也是闻着酒香长大的。我也可以拍着胸脯的说,我把父亲的基业守好了、发扬了。”杨波的父亲杨运武,是优秀茅台酒商代表,也是现任川酒流通协会德阳分会会长。他回忆父母创业的三个阶段,“老爷子从1989年开始在镇上卖酒,1996年生意重心转移到了德阳,开始从夫妻店向经销商转型,再到2007年,父辈到成都成立了盛世群运那个年代,开始构建全川的经销商网络……“
这个过程,杨波经历了从旁观者、参与者到传承人的身份转变,之所以投入酒行业,主要是有两点:一是从小看到父母奔波于酒厂、终端、搬货送货的劳累,朴素的情感让他想要为之分担;二是在90年代末,家里就配置了BB机、大哥大、汽车等,物质的飞跃提升,也相信酒行业是一个可以很好的创造财富的行业。
因此,在杨运武在德阳扎根的第五年,杨波就正式投身白酒行业,作为主动传承的他,从业经历已经超过22年,因此可以面对行业的变化,做出“处变不惊”和冷静的预判与思考。
这源于他超长时间的基层历练,“我当送货员,一天扛过3000箱白酒”“我还会与百事等市场人员交流学习快消品战法”最令杨波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父亲已经对全川布局,业务量激增,“虽然我已经做了快十年基础工作,但父亲并没有将生意给我打理或分管,而是高薪外聘了销售总监。那时候我整天给总监开车,见客户的时候,我在旁边听着。老板的儿子给员工当司机,这也算一桩趣事。”
这些经历,让杨波长时间接触终端店与经销商,对酒类流通链有着深刻的理解,也积累了系统的经营和销售经营与理论,这让他接班更有底气。
回首独当一面的这些年,杨波谈得更多的是情怀,“坦白说父亲做酒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做其他投资也能够很好的生活,但这都是白酒赋予我的,有一种情怀在里面。另一方面,不想父亲打拼半辈子的事业,到最后后继无人。”如今,杨波在传承的方面,也开始着眼于为开创而打拼。
“我认为所有的一代酒商都值得尊敬。他们在物资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里,为我们这些继承者们打下了这份基业。我们也正是借助父辈所创造的平台,才能有所作为。”显然,资深酒二代杨波,还传承了行业的使命,也因为此,他与所有客观有着年龄差的一代酒商能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把基业做到可以代代传承”
得益于杨运武的前瞻性判断,在1999年成为茅台的特约经销商,是茅台在四川的老经销商之一,同年也开始五粮液和系列酒的经营。“那个时候,有点钱就去茅台拉货回来,卖完再去。”如此往复多年后,杨运武将茅台在四川的生意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曾在2010年就将卖掉了500余吨茅台王子和迎宾酒。也因为做好了茅台、五粮液两大品牌,实现了企业的定盘。
不同于朝阳产业,白酒是一个可以代代传承的长期主义产业,可以为每一代人创造财富。特别是当下大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杨波更加坚定要做好酒商这份职业,在他看来,就是要把父辈手中的基业,通过他的努力做到可以代代传承。
“老一辈酒商很大程度上都是用力气挣钱,我们新一代一半是靠脑子挣钱,一半是钱挣钱。”酒商的代际传承也意味着接班人进入二次创业的过程,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这一过程比初始期更为复杂。
这也是我们对杨波提出的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在可以卖茅台的基础上,创造更长久、稳定的竞争力?
为此,杨波提出,首先必须坚守好代理的名酒品牌,并做好文化与体验服务。“其实卖酒和卖茶一样,卖茶不仅需要把茶泡好,还要会说好茶文化。我们在卖酒的同时,也得将酒文化说好。越是高端的白酒,我们越要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背后所蕴含的品牌以及文化内涵所在。”
以茅台为例,作为茅台四川联谊会会长的杨波,是组织四川茅粉节的牵头人,我们此次采访中,他还向我们谈起,“今年茅粉节因为疫情原因,在场地布置期间叫停损失了不小的费用,但我们并不会放弃,在情况好转后还是会办下去。”据了解,为了给茅粉们创造不同的体验,今年预算比去年提高了不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盛事。
事实上,四川并非茅台的绝对消费大省,但也能够排到全国前十,在同样有着多个名酒浓香品牌的区域卖好茅台,显然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四川的酒商普遍不重视文化、会所的建立。”杨波在白酒消费重度市场的广东、河南、山东等地却多有看见,为此他有了打造茅台酒文化体验馆的计划。
“就是这栋办公楼,整体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1、2楼打造成文化展示中心,3楼设计为可容纳50-60人的品鉴大厅及老酒展厅,4楼为公司办公层,5楼装修成为百人会议室,6楼打造休闲娱乐用餐区。”杨波对此已经有了具体规划,就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消费者体验感、文化渗透和私享环境的系统布局。
茅台酒文化体验馆内除了存酒、送酒等服务外,杨波还将为高端用户提供一种“侍酒师”等服务:客户深入讲解即将开瓶的酒,有哪些不一样的口感以及背后文化内涵,让客户体验美酒与文化的融合之道。
从市场表现来看,杨波这一行为精准地迎合了,高端消费群体追求美体验的需求,在实现更大品牌价值传递的同时,更是链接起一个数量宏达且稳定的高端消费群体。
拒绝内卷,商帮应学会“不为”
所有管理学到最终都会停留在对人性的探讨上,其中尤以稻盛和夫的“利他”主义被中国企业家所接受,事实上,在酒业进入存量竞争后,企业之间过度的内卷已经在严重破坏行业的生态,动摇经销商的生存根本。杨波对此特别谈到时下较为火热的“品鉴会”与“名酒进名企”,杨波直言“我给员工下达的指标是:能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现在的品鉴会与进名企,太多太乱,很难对产品销售有实质性帮助!”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品鉴会,基本是每天都在召开。你会发现,在一个地方举办的品鉴会,昨天、今天、明天来参加的人,基本都是同一批人,但真正来买酒的人很少。”毫无疑问,经销商举办品鉴会的出发点是,为了将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邀请意见领袖以及粉丝共同鉴赏、体验,借助消费领袖与粉丝的鉴赏,实现更多的品牌传播与体验销售。但随着大小品鉴会的“泛滥”以及消费领袖的“缺席”,很大部分品鉴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为何要调整进名企的模式,杨波也给出了他的看发。“进名企,无非就两种企业,大企业与小企业。大企业不愿意接待进名企这种活动,而且很多大企业的“标准酒”已经定了,你很难去改变。所以很多进名企基本都选择了中小企业,但是今天这个品牌去找他,提几箱酒。明天这个品牌,几箱酒。来得人多了,他一年的酒都不用买了。”“所以我认为市面上很多品鉴会与进名企的方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在这种模式上,我们经销商以及酒企,急需做出调整或改变。”
除了要警惕行业营销的内卷,当务之急是学会把握机会和准确研判趋势。
因疫情影响,成都自9月1日起,全面实施静态管理。尽管从15日12时起,成都多区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但长达近15天的“暂停键”,对于消费品行业而言,冲击不可谓不严重。
作为立足成都,面向全川的酒商,杨波坦言:“成都长达半个月的疫情,对市场冲击很大。不止是此次的成都疫情,长达三年的全国疫情,对整个白酒行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他认为,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是中高端白酒。以中高端白酒消费为主的婚宴白酒销售为例,受各地管控政策影响,曾经“大办特办”的婚宴,如今已变成“小规模,小范围”的消费场景。
“整个疫情中,只有高端白酒与低端白酒,销售依旧稳定。”为此,杨波解释道,低端产品要有以符合新国标标准,高端白酒则更多需要多对消费者的服务和体验升级。
可以看出,对于很多事项的“不为”是杨波的经营哲学,这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战略放弃,在进口酒火热的时代,他也曾在上海注册公司,高峰时期达成了4000万的销售额,但经过7年的实践证明,白酒正在回归,进口酒再提升销量非常困难,因此他果断“不为”,投身到高端白酒的耕耘。